近年来,电瓶车引发的火灾飞速增加,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导致非常严重威胁。为消除电瓶车违规充电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昌平区各镇街高效开展电瓶车安全全链条综合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东小口镇紧扣通道通,楼梯空,电瓶车不进村目标,自2025年1月18日起开展北五村电瓶车专项整治工作,出动 2400 余人次工作人员,对主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及院内等区域开展8轮全覆盖排查,累计清理违规停放电瓶车3274辆、堆物堆料89处。
同时,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高频次宣传违规停放危害,引导村民规范停车意识。为巩固成果,镇政府建立“专人巡查+长效管理”机制,安排专职人员每日巡查,及时劝导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确保公共空间畅通无阻。
“以前街道两旁停满电动车,进出都不方便,现在道路宽敞了,安全风险隐患也少了!”半截塔村村民张女士对治理成果连连称赞。
类似的反馈在五个村庄中屡见不鲜,镇平安办工作人员表示:“村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主动配合,离不开持续的宣传和人性化管理。”此外,消防部门也对治理工作给予肯定:“电瓶车乱停乱放曾是火灾防控难点,如今村内消防通道全面畅通,应急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史各庄街道在治理工作中,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对辖区内电瓶车销售、维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共检查门店3家,重点查处违规改装电池、销售不合格产品等行为。
某品牌电动车门店负责这个的人说:“街道多次指导我们规范进货渠道和仓储管理,现在消费者更信赖正规门店,生意也更好了。”居民谢女士在选购新车时也感慨道:“以前总担心买到劣质电池,现在店里都有合格证明,还有安全使用提示,买得放心多了。”
“以前老觉得住一楼飞线充电方便,看了宣传事故案例后才意识到危险,现在我每次都用充电柜充电。”针对电瓶车违规充电、飞线充电等顽疾,街道相关执法部门对社区、商圈、企业园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共排查上账登记电瓶车2300余辆,对其中500余辆老旧车辆进行安全提示,引导10余辆临牌车车主来更换,对3辆废弃车辆进行清理。
街道相关工作负责的人介绍:“不少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主动配合,有的还用周末时间去做志愿服务,让我们进行宣传。”
沙河镇自主研发并安装了电瓶车“智能终端报警”管理系统。通过“人防+技防”手段,采用“四步预警”模式,实时监测用电状态、精准识别电瓶车电池入户充电行为。截至目前沙河镇已在12个村安装了2064个终端报警系统,指定负责网格员41人,村两委成员14人,组织宣传讲解和操作使用培训6次,发现并排除违规充电隐患35起。
后续走访中,不少房东与居民在了解并安装终端报警管理系统后纷纷给出了积极的反馈。他们称很多居民与租户为了出行方便,几乎人手一辆电动车,但不少人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存在侥幸心理,多次将电动车推进楼道,不仅违规充电,还占用逃生通道,这给其他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困扰。
“之前需要每天提心吊胆盯着监控,现在只要有人将车推入楼道充电,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接到警报短信,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村两委和网格员表示,在终端系统安装好后,他们的工作变得更方便,他们在掌握片区电动车充电情况的同时还能更加精准的寻找到问题点位,实时跟进问题处置情况,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昌平区全方面推进电瓶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以来,通过规范销售市场、严查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宣传教育等举措,取得良好成果,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辖区安全环境持续优化。
接下来,昌平区将压紧压实责任,继续加大电瓶车安全治理力度,定期开展检查和宣传教育活动,以常态化机制守护居民平安,筑牢电瓶车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