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海南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2025年6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琼柚新途”实践团队走进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围绕“海南油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地调研。团队通过走访种植基地、访谈农户、对话政府与企业等形式,通过考察与访谈的方式深入探究海南油茶种植、挑战与转型机遇,将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青春力量。
油茶,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海南作为我国热带油茶的重要产区,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油茶优异的品质。然而,受限于种植规模、加工技术和市场推广等因素,海南油茶产业尚未充分的发挥其潜力。
6月26日,“琼柚新途”实践团队抵达琼海市嘉积镇,首站来到当地油茶种植基地。成片的油茶树郁郁葱葱,青翠的果实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除草、施肥。小组成员在基地负责人王总的带领下,仔细地了解油茶的生长周期、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通过与琼海温泉发富油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交流,团队获悉海南油茶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5万亩全省产量150吨左右但仍旧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温泉村种植培养面积达到800多亩。衍生出的茶油、护肤品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引擎”。
6月27日,为了了解油茶生产的原料、工艺,实践团队走访了嘉积镇乡村振兴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琼海温泉发富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王辉浩表示:“林以为本,种以优先”。据介绍,目前琼海对油茶产业实行政策补贴,分为直接发苗、先种后补和低产林改造三大方式,通过采取补贴油茶良种的举措,扶持个人和企业投入油茶种植。政府的大力扶持、市场的良好反馈,有力促进琼海油茶产业的发展。琼海温泉发富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海南大学合作,选育成功多款适合海南种植的良种良苗,育苗规模由最初的5万株扩大到50万株。依托“琼海1号”等优质品种,当地合作社已打造出“北仍山”等知名品牌,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为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8日,实践队专程前往定安县老符爹榨油厂,小组成员观摩了油茶果的脱壳、压榨、精炼全过程,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从炒茶籽开始,一步步参与破碎、蒸煮、包饼、压榨等完整流程。当金黄色的茶油从木榨机中缓缓流出时,浓郁的油香弥漫整个作坊。温度控制是关键,太高会破坏营养,太低又出油不彻底老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海南油茶的出油率和品质都不错,但我们的加工设施相对落后,产品以初级食用油为主,缺乏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企业负责人符总介绍道。对此,小组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建议企业引入现代化冷榨技术,开发油茶护肤品、保健品等衍生产品,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除了产业调研,团队还聚焦油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6月29日,团队来到海南省定安县分组访谈农户、游客及村镇干部,收集对油茶旅游活动的意见建议。一位村民表示:“油茶花开时游客很多”。基于调研数据,团队提出开发观光农业、体验工坊等建议,探讨“油茶研学游”“生态农庄体验”等特色文旅模式的可行性。希望能够通过建立数字化营销推广将电商与旅游融合,形成“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形式延伸体验的方式吸引游客。这种模式能打破乡村旅游的地域和信息壁垒,让乡村旅游更便捷、更具吸引力,以提升游客参与度与产业附加值。“油茶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海南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团队指导老师赵媛表示,“推动油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既能延长产业链,又能传播民族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团队依托当地蒸蒸日上的油茶特色产业和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整合农业经济与旅游管理的专业优势。他们深入调研,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此外,团队还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大力宣传油茶、虎乳灵芝等特色产品的文化与价值,有效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队长杨潇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让课本里的知识真正在田野里落地生根。”
此次深入琼海油茶林和乡村一线的实践,正是大学生们学以致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指导老师张敬涛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油茶产业,深化调研成果转化,探索“油茶+文旅”新模式,用专业所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油茶的芬芳飘得更远,惠及更多乡亲。
据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近年来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内涵,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此次“琼柚新途”团队以油茶为媒,架起了农业与旅游的桥梁,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油路,也让古老的油茶产业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COPYRIGHT © www.deppca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开云体育下载apk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0021115号